辛亥革命爆发那阵子,袁世凯让海军司令萨镇冰带队去镇压武汉的革命军,萨镇冰心里直打鼓,他一直有着满满的爱国情怀,这事儿让他挺纠结。
萨镇冰其实真没想动真格去打革命军,心里头还挺佩服这些想着救国救民的后生。可袁世凯那命令又没法抗,他自个儿还曾受过袁世凯的提拔照顾,换谁都难,两头为难下,他只能让军舰在武昌江面上晃悠着,迟迟不下决心动手。
那会儿萨镇冰还挂着海军学校校长的头衔,手头有不少文件等他批示。再加上对要不要动手压制革命党人心里也犯嘀咕,这一来二去,把人累得够呛。就这么无声无息地,萨镇冰就在军舰上那间公务室里打起盹儿来。
萨镇冰刚好睡得正熟,正这当口,属下陈兆汉有事找他,推门一瞧,见他正鼾声如雷地歇着。
军舰上到了晚上温度就降下来了,陈兆汉见萨镇冰睡得正香,实在不忍吵醒他,心里又怕长官受凉,便特意拿了条毯子,小心翼翼地搭在萨镇冰身上。
在陈兆汉眼里,这件事本来再普通不过,没想到却彻底改变了他以后的生活。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,竟然就是这一小小的举动,让他仰慕的将军成了自己的岳父。
去看世界
萨镇冰1959年出生在福建福州,家里祖上其实是西域来的色目人,家族一直信仰伊斯兰教。
当时成吉思汗出征中亚,这支家族便一路被纳入了蒙古大军,后来跟随部队回到中原,在山西雁门关安家落户,日子长了,也慢慢被蒙古风俗熏染。
萨镇冰因在元朝建立过程中立下大功,被元英宗赐予萨姓。而且当年他协助元世祖创立元朝,也因此得到了萨氏的姓氏。
萨家一族元朝建国后,才从雁门关搬到福建,这才真正开启了家族繁荣的新篇章。
萨氏家族搬到福建以后,元、明、清三代加起来,出了9个进士,45个举人。
就算在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岁月里,即使萨家已经不如从前,家里还是不断有人才冒出来,为国家、为社会出力,像清末的北洋水师提督、民国的海军将领萨镇冰,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
萨镇冰生于萨氏家族衰落之际,他的老爹萨怡臣是道光年间的一位秀才,靠在私塾里教书谋生,家里过得相当艰苦。
萨怡臣觉得自己实在养不起萨镇冰,就在儿子8岁那年,把他过继给了同族的萨觉民。这小孩有个做先生的爹,又碰上个当郎中的叔,耳濡目染下,萨镇冰慢慢变得爱琢磨,特别勤学。
大家都晓得,自打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,英国靠着坚硬的船只和火炮,硬是闯进了中国,不由分说推翻了大门紧闭的政策,还弄得咱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男耕女织日子给搅乱了。
虎门销烟那阵子,林则徐这位广见多识的先行者,就给光绪写了奏折,提出自家也得琢磨筹建点新式海军。
林则徐这回仗打下来,深刻体会到自家那套老掉牙的海军装备,碰上英国那威猛的火炮,根本扛不住。可谁成想,清朝上头那些大爷们还活在天朝上国的幻象里,林则徐的建议就这么被晾在了一边。
清朝官府的春秋大梦,真是被一轮又一轮的失败给敲醒了。每签一份不平等条约,咱们就得割地赔银子,港口也被迫让别人进来做买卖,连自家当家作主的权利都慢慢拱手让出去了。
1866年这会儿,左宗棠赶紧递上一份奏折,央求朝廷筹建新式水师,还建议开工打造新型轮船。慈禧太后看完后,总算点了头,允许中国开始筹建自家的现代化海军。
1869年,福州船政学堂开启了第二期课程。学生们只要进校上课,吃住全归政府负责,还能按月领到二两零用钱哩。
说句实在话,对于当时年仅11岁的萨镇冰来说,每月二两的零用钱简直是个大机会。幸好,福建船政的沈葆桢和萨镇冰的老爹萨怡臣关系不错,才让萨镇冰在沈葆桢的推荐下顺利进了福州船政学堂,学习天文和驾驶。
萨镇冰虽然年纪最小,在学堂里算是最小的娃娃,可到同治十一年二期学生毕业那会儿,人家直接拿下了第一名。哪怕是有名的邓世昌,也没跑过萨镇冰,成绩还比不过他。
在福建船政学堂读书时,萨镇冰表现特别出彩。沈葆桢本来是看在和萨怡臣友情的份上,让萨镇冰有机会进学堂,没想到后来越看越喜欢这娃才华出众,慢慢对他欣赏得不得了。就这样,沈葆桢直接把萨镇冰调去“海东云号”兵舰做见习二副,这会儿人家已经挂上少尉的军衔啦。
1876年冬天,福建船政安排了首批留学生出国,派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锻炼驾驶本事,萨镇冰正好就名列其中。
萨镇冰之前一直待在中国,到了英国后,见识到了别开生面的世界,发现这地方有国内从没见过的先进工业技术,还有特别强悍的海军实力。生活在封闭年代的萨镇冰他们,头一回遇上这样的场面,心里头别提多新鲜了。
这个时候,他们内心深处那种盼望把这些先进东西带回去,让中国海军也变得厉害起来的劲头,全都被激发出来了。
在英国那会儿,他们下狠劲钻研新式轮船的造船技术,还有英国那一套先进的攻防系统,啥都想学明白带回家。
1880年,萨镇冰学成回国,赶巧碰上李鸿章正筹办天津水师学堂,把他招来当教习,专门培养海军后备力量,给中国海军加把劲儿。
清政府海军的“掌门人”
那会儿清政府里头好些人都觉得,只要咱们开搞新式海军,打仗就能翻盘,谁成想1894那一年给打了个大跟头,梦想瞬间破灭。
1884年,中法马尾海战拉开了帷幕,这可是咱们成立新式海军后碰到的头一场硬仗。清廷这次也是下了血本,财力人力都狠狠砸了进去。军舰数量比法国多了3艘,参战的兵力还整整多出人家三倍。
可就算花了这么大劲,局面还是没有逆转,结果福建水师在这一仗里差点儿被打光,几乎没啥人能全身而退。
萨镇冰原想着回国后能上阵杀敌,为国效力,可眼见前线局势紧张,他多次写信上报,主动请缨去前线,无奈这心愿一直未能成真。
1886年,萨镇冰总算圆了心愿,被调去威远号当上了管带,也是在这时候,他算是正儿八经地融入了北洋水师队伍。
偏偏西洋列强早就盯上了中国这块“肥肉”,也没给清朝水师啥子喘息的机会。
1894年,甲午中日战争打响,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在黄海拼得你死我活。你说五个小时的厮杀下来,北洋水师确实吃了大亏,不过也让日本海军尝到了狠厉害的反击。
黄海之战打到还没个彻底的结果,可偏偏丁汝昌跟李鸿章在关键时刻意见不合,闹得北洋水师最终只好把黄海的主动权拱手让人。清政府以为忍让一把能换个消停,没成想日本海军根本就不吃这套。
日本海军拿下黄海的主动权后,士气高涨,直接就奔着北洋水师老巢山东威海杀来了,威海大战眼看着就要拉开帷幕了。
威海战事爆发时,萨镇冰奉令把守日岛一带。这个地方交通又不方便,四面八方都挺闭塞,岛上的日子也不好过,生活条件相当艰苦。可萨镇冰愣是没想过后撤,硬是下定决心和日岛打成一片。自己爱人想过来探望,被他隔着老远呵斥了一通,还让部下把舰船舷梯收起来,特意交代:“转告她,就当我不在了,赶紧回去!”
不过,清政府那腐败劲头,早就注定这仗没啥好下场。威海日岛一役,萨镇冰带着三十来号兵兄弟,跟日本海军在那儿拼了十一天十一夜,日本人愣是没把这地儿拿下来。
丁汝昌提督一声令下撤兵,萨镇冰这才领着人马回到了刘公岛,北洋水师这回确实败得一干二净,这场仗算是输了个底朝天。
甲午战败后,清廷被迫签下了让国人痛心的《马关条约》,北洋水师损兵折将,加上战事连连受挫,最终被解散。萨镇冰受此打击,只得回到老家,转身成了教书的先生,过起了平淡日子。
萨镇冰正过得风平浪静,1898年一封调令突然打破了安稳。那年,清廷打算重新打造海军队伍。凭着他的优异资历和丰富的海上实战经验,萨镇冰被委任北洋水师帮统,还兼任海圻巡洋舰的管带。要说这海圻巡洋舰,放在当时可是咱们中国最大的军舰了,这份重任也足见朝廷对他有多器重。
萨镇冰虽然又能继续干自己喜欢的海军工作,甲午中日那场仗给他的冲击可没消停过。他心里明白着,大清再有厉害的战舰,要是没几个人才,打仗还是没戏。1903年,他特地上奏折给朝廷,提出得搞个专门培养海军人才的学校,咱得自家养兵,才有前途。
那时候沿海不少地方都让西方列强抢去了,山东那一圈能挑的港口也就烟台条件还算可以。搞来搞去,最后萨镇冰就在这儿当上了烟台海军学校的校长。
那阵子清政府也看重起海军这摊子事,所以1910年就拉起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海军部,萨镇冰当了提督,这也就摆明了他成了大清海军真正说了算的人。
萨镇冰一接手提督的位置,立马对照当年大清水师的底子,来了一通翻天覆地的改革。无论是规章制度这块,还是搞海军正规队伍建设,萨镇冰都下了大力气,成果还真叫人眼前一亮。
可萨镇冰偏偏赶在动荡的时代,没熬多久,新麻烦又扑面而来。
一条毯子带来的爱情
1911年10月10日,武昌起义刚发生过去一天,袁世凯就让陆军大臣荫昌带兵镇压,不久袁世凯又让萨镇冰率领舰队前去支援。等到10月17日,萨镇冰已经带着舰队抵达了武汉刘家庙一带。
萨镇冰在江面上守着,眼看着连普通百姓都纷纷出手,帮着起义军一起对抗清军,这一幕让萨镇冰心里挺不是滋味。在清政府混了这么多年,他也明白朝廷已经腐败透顶,清王朝指不定还能撑多久,心里也清楚得很。
说巧不巧,萨镇冰收到了一封来自革命军提督黎元洪的信。老萨一瞅这名字,心里头熟得很,毕竟黎元洪也是从天津水师学堂出来的,俩人还算有点渊源。毕业那会儿,黎元洪不仅当过他的学生,还跟着他在北洋水师混过一阵子,说到底也算是他的老部下了。
心里一想,黎元洪还真是个直抒胸臆的人,反复提到了清政府的腐败,尤其是对老萨说,希望他能清醒点,别再帮助清政府做坏事了。
这些天累得不轻,萨镇冰竟然在军舰上睡着了,所以后来陈兆汉给他盖上毯子的事就这样传开了。
萨镇冰睡醒后,发现身上多了一条毯子,还以为是自己带的亲兵干的,结果一问才晓得,是手下一名普通兵安排的。细细一打听,这名士兵叫陈兆汉。这个小举动让萨镇冰看出来自个内心其实挺善良,而且性子也蛮细腻。
打那以后,他就特别关注起这个表面上没啥特别的小兵来。
观察了好些时日,萨镇冰慢慢看明白了,陈兆汉这娃子人善心好,平时待人谦和,脑瓜子也灵活,做啥活儿都踏实细致,这下他对陈兆汉格外有好感。
打听一圈,萨镇冰发现,陈兆兵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。
那年头,要是爹妈都是种地的,往往日子都掀不起啥大浪,手头紧巴巴,连糊口都够呛,更别说送孩子上学读书咯。
陈兆汉可没因为生在这种家庭就丢了那股上进劲儿,家里啥事儿他都一肩挑,还靠着自己的拼命劲,顺利考进了萨镇冰办的海军学院,成了萨镇冰门下门生。
陈兆汉从海军学校出来后,自然就进了海军,干起了普通士兵的活儿。在萨镇冰带的队伍里,像他这样出身普通、中规中矩的可真不少,虽然他踏实肯学,可家里没啥背景,人也不出挑,平时也不怎么招人注意。
那天陈兆汉原本是打算去跟萨镇冰汇报自己岗位的情况,没想到一走进去,就瞧见萨镇冰累得直接睡着了。作为士兵,陈兆汉心里清楚最近都发生了些什么,他一边担心萨镇冰连日操劳对身体不好,一边又挺心疼这位长官眼下的处境,这才动手给他盖上毯子。
说来也是巧,这原本在陈兆汉看来算不得啥的小举动,没想到就成了后来改变他命运的转折点。
经过一番打听和琢磨,萨镇冰越发觉得陈兆汉这小伙子不简单,越看越顺眼。想着人家有心上进,他就下定主意,帮陈兆汉出钱去上海圣约翰学校念书,实现他盼望已久的求学梦。
像这样的好机会,放在以前的陈兆汉身上根本想都不敢想。有了这番经历,他更明白这份求学路有多难得,也就更加用心在学习上,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扑在课本上。日后的成长和成就,其实早早就打下了坚实根基。
时间像流水一样,一晃陈兆汉就顺利毕业了。这时,萨镇冰的女儿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,萨镇冰心里早有打算,便把女儿许配给陈兆汉。
萨镇冰这样一决定,把不少人都给惊着了。毕竟按他那时的身份和权势,给女儿找个条件相当的家庭太容易了,可以说挑得眼花缭乱。可他偏偏选中了家境一般的陈兆汉。萨镇冰自己倒是一点都没当回事。
萨镇冰觉得,人是不是英雄跟出身没啥大关系,看中陈兆汉的就是他踏实肯干、心地善良,还特别细心。把闺女托付给这样的后生,他心里才踏实。
事实说明,萨镇冰果真没看走眼,自打女儿嫁给陈兆汉,那日子就过得特别舒心,两个人夫妻恩爱,感情一直很稳当,也让左邻右舍都羡慕得很。
陈兆汉果然没让萨镇冰失望,大学毕业以后,被分到上海海关上班。他刚去就提议修订《重订长江同上各管通行证章程》,把上海周边的贸易港口和商船都纳入了统一管理,这招下去,长江边上的关口走私现象也被压了下来。
陈兆汉跟萨镇冰其实挺像的,性格上有不少相似的地方。再说他在上海海关任要职,每天碰到、聊天的大多都是外国朋友。
这些人里头,无论是做生意的洋人还是那些大使啥的,都曾找过陈兆汉,想用各种办法拉拢他,盼着他能给他们开点“方便之门”,可陈兆汉压根儿不理这茬,统统都给回绝了。
陈兆汉不肯收外人的大额贿赂,家里日子也就紧巴巴的。再加上媳妇萨端淑给他生了俩儿俩女,经济压力大得很,家里开销差不多得靠萨镇冰时不时接济一点儿。
家里虽然不算宽裕,夫妻俩的感情倒是挺好。陈兆汉工作上踏实肯干,面对外来的压力和诱惑也抗得住,与女儿相处得相当融洽。就凭这些,萨镇冰对这个女婿心里很是认可。
陈兆汉能抵住诱惑,萨镇冰看在眼里自然很满意,这其实也是萨镇冰对自己一贯的要求。
蒋介石掌权后,也曾请萨镇冰出来帮国民党办事,不过萨镇冰对蒋介石的许多主张和举动并不认同,干脆选择了在家清闲,不愿出仕。
抗日战争开始以后,萨镇冰眼见国民党对老百姓的苦难视若无睹,净想着自己那点私事,心里难受,觉得他们一点也不为国家操心。哪怕不少国民党里面的高层曾经都是他的门生,他始终坚持不收任何礼品,也不置办房产。
萨镇冰这一辈子都是把教育看得挺重的,人家生活上很节省,把攒下来的工资都拿去帮助读不起书的孩子。说到“不贪”,他不仅做事一直遵循这个准则,也靠这个习惯活得健康长寿。
1952年4月,萨镇冰离世,活了94岁,走完了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。
参考文献:
兴旺优配-配资短线炒股-配资炒股之家-太原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