沐晟是沐英的次子,他的性格如同父亲一样严肃且少言寡语。热爱读书的他,在年少时便深得朱元璋的宠爱。尽管沐晟并未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,朱元璋依然将他提拔为后军的左都督,这在当时是一项相当显赫的任命,显示了他在皇帝心中的特殊地位。
洪武三十一年,沐英的长子西平侯沐春不幸去世,留下一片悲痛。由于沐春没有儿子,沐晟作为二弟,理所当然地继承了侯爵的封号。明朝时期沿袭的是严格的嫡长继承制,这种制度在沐家的爵位转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。虽然这一制度看似公平,但也引发了后来的诸多问题与纷争。
在洪武末年的动荡中,麓川地区刀干孟发动叛乱,迅速驱逐了负责平缅事务的宣慰使思伦发。当沐春病逝之前,他正全力指挥明军围剿刀干孟的部队,未曾想这场斗争还未告一段落,沐春便匆匆辞世。幸而,其手下的大将何福延续了战斗的意志,继续指挥军队进行征剿。
展开剩余66%不久后,沐晟抵达云南时,发现何福已经成功活捉了刀干孟。沐晟接手后,进一步稳定了麓川的局势,并在此地设立了三府、二州以及五个长官司,同时又建立了卫所以派兵驻守,确保了地方的安全和治理。这一系列措施,为他在云南的统治奠定了基础。
然而,在治理云南的过程中,沐晟却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,那就是麓川王朱楩——朱元璋的第十八子。朱楩在洪武二十八年被改封至云南,然而他刚到那里时,竟连一个像样的王府都没有。这位麓王性格不羁,沐晟年轻气盛,见他如此作派无法忍受,便向建文帝上奏了一本,巧合的是,建文帝正好借此机会将朱楩贬为庶人。
后来的朱棣登基后,重新封朱楩为王。朱楩重返云南后,开始频频与沐晟作对。朱棣虽然出面调解,但无形中偏向了朱楩,教训沐晟一番,导致朱楩越发得意而猖狂。最终,经过一系列的权力斗争,到了永乐六年,朱棣终于剥夺了朱楩王府的护卫,随后在明仁宗的统治下,直接将其移至湖南武冈,使得整个云南的治理完全交给了沐家。
沐晟在云南的另一项关键任务是与张辅合作,向安南国发起进攻,旨在平定当地的叛乱并设置交阯布政司。这一举动使得沐晟被封为黔国公,年俸三千石,可以说,他的政治生涯因而迎来了一个小巅峰。然而,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,交阯的叛乱频发,沐晟屡次出征,但几乎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。每当局势危急,张辅再往前出兵,才能平息混乱。到达宣德元年时,沐晟与柳升一起出征,却遭遇惨败,柳升战死,这直接导致朝廷最终放弃了交阯布政司的设置,沐晟的军事能力遭到了质疑,并遭受弹劾。
不久后,到了明英宗正统三年,麓川再次爆发叛乱。沐晟与其弟弟沐昂携手率军前往平叛,深入险峻的山林,却不幸中了敌人的埋伏,明军遭遇了惨败,何况都督方政战死。沐晟在撤退过程中体弱多病,心中愧疚过重,最终因病逝世,令人扼腕叹息。
纵观沐晟在云南的执政生涯,近三十年的时间远超其父沐英和兄长沐春。但他在能力和威望上的表现,却比之父兄逊色得多。曾几何时,沐英和沐春以严而有威的方式在云南树立了沐氏的声望,周边的土司们对沐氏恭敬异常,收到指令时,必定摆上盛大的仪仗,恭迎其旨意。然而,沐晟却只安于享受父兄所留下的成果。尽管在云南和交阯的战斗成绩并不理想,但他在聚敛财富与享乐方面却展现了惊人的才能,攫取了大片田地,积累了丰厚的财富。依靠这些财富,他成功地拉拢朝中权贵,因此,即便在战场上屡遭败绩,朝廷也始终未对他施加严厉的责罚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兴旺优配-配资短线炒股-配资炒股之家-太原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